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和收缩外贸顺差,并使得政府部分不重新确定对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节奏
不仅城市如此,省一级如此,国家之间也同样如此。刘伯承等人在8月10日给中共中央与毛泽东的报告中,指出:(中原野战军)1、2、3、6纵,对返回大别山几乎是谈虎变色。
新机场建成后,周边要素必然向此汇聚。过去20年,台湾政治赋权,已逐渐转为自下而上。常住金门人口4万,地类以农业为主。一旦资源耗尽,平潭不仅不足以完成中央赋予的职能,自身也将陷于极大的财务风险。这样的划分的,并非依据对福建空间本质的理解,充其量,是对空间表象的一种描述。
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北京、广州那样选择保守疗法[xviii]。不仅是水量的问题,更是水质的问题[xiv]。行政整合的本质,是财政的整合。
金门,是台湾蓝色最深的地区,是统派的根据地,是统一理念渗透岛内的桥头堡。泉州方向,就是区域市场流的下游。厦门必先合漳州,方能举两地之力,上联龙岩,东叩泉州,南控金门,前出台海。而远离这个轴线,受影响的反而是行政中心的地位[xxix]。
城市联盟如同企业联合,或整合,或兼并,背后无不隐藏竞争杀机。非常之时,需非常之策。
过去20年,台湾政治赋权,已逐渐转为自下而上。厦门的战略,必须放到世界来思考。近年来吞吐量减少,但位次依旧靠前。三、城市病与空间结构 市中心建设高架,乃是城市病恶化至不可逆阶段的典型症状。
厦门在同城化中的利益是什么?第一是空间,第二是资源。四川举全省之力建设天府新区,是战略性的行动。无论东部崛起,还是西部开发,福建不是配角,或者干脆缺席。这样,就形成了资源禀赋互补,都有出海口,行政地位相当,平行竞争的空间格局。
唯有东渡港,依然吞吐着上百万标箱的货物,占据着四分之一以上本岛岸线。陆续通车的海沧大桥、集美大桥、杏林大桥,特别是2010年,翔安隧道通车,标志着跨海发展条件的成熟。
[iv] 克鲁格曼2012年7月18日在《纽约时报》的一篇文章中指出,美国地区间生产力也存在巨大落差,地方政府也有巨额债务,但没有出现欧洲式的危机。我可假民资之手,分散低价购入土地,然后注资扩大。
机场和港口,一升一降,预示了未来厦门的增长动力的转变。刘邓大军出征时12万余人,到走出大别山,全军减员至5万余人。我们的战略,必反其道行之——要强化金门,必要时假金门入岛[xxxiii]。办法之一就是省会落地长乐甚至直入平潭(也可仿效成都、西安,市政府迁马尾,省政府迁长乐)。规模,决定了金门在区域战略格局中的价值。[xxxiv] 大战略,必需强大的融资。
近年来,加入这一行列的城市越来越多。只有在全省大棋局里,每个棋子才能有意义地行动。
经略福建,平潭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。要使台湾的金钱在金门汇聚、增值。
无疑,经济规模越大,需要的空间越大。区域竞争,战场的位置决定生死。
龙江精神凸显出的,乃是厦门对漳州水资源致命的依赖[xii]。所有各方(山或海),在交易中都可以最大程度获益。[v] 比如,沿海地区经济发达,但土地紧缺。[xxxii] 桃园机场在2007年国际旅客量曾经高达2086万人次,亚洲排名第7,前6名依次为香港、迪拜、新加坡、东京、曼谷及仁川机场。
无论厦门政府是否迁入,其区域地位也不会减损分毫。海西实施主体是福建省,战略对手乃是周边各省,其规划可以是省政府编制的统一规划。
分属不同省市的长三角是如此,同属广东省的珠三角也是如此。反之,厦门就只能在区域分工中平行于泉州,时局有变,就有重被泉州经济圈吸收的危险。
发展潜力最大的,既不是波峰,也不是波谷,而是落差最大的地方——比如深圳。[xx] 厦门岛与大陆的关系,很像鼓浪屿和本岛的关系:开始本岛统治鼓浪屿。
尽管港口在这些城市兴起中,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城市发展的规律依然迫使港口退出中心城区。谁率先完成对腹地的整合,谁就可以赢得先机。有什么样的理论,就有什么样的战略。2011年,将突破1500万人次。
而只要港口外迁,岛内交通压力可以马上降低20%。福建近年的边缘化,就在于缺少参与顶级比赛的中心城市。
图8 市场流与行政中心选址 五、翔安、金门与海西 空间经济,既有波峰,也有波谷。本岛新增的各项功能,就不可能找到足够的空间[xxiii]。
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,得漳州者得天下。[iii] 最早用财政联邦制来解释区域竞争的有钱颖一(1998)、杨小凯(1997)等海外学者。